文化自信大观园21说--鲤跃龙门
时间:2024-01-03 10:50:19 点击量:

    典故发生在河津龙门,距今约4300年。见汉·辛氏《三秦记》、唐·元弼《鱼跃龙门赋》。
    龙门山
,亦称禹门,在河东的河津。禹治洪水,先考察调研,发现中原洪水造成盐池被淹不能生产,是因为黄河上游地震形成的堰塞湖,承受不住日渐积聚起来的河水压力,一朝溃山决壅,本来沿内蒙之托克托一直往东由永定河入海的黄河水,冲毁两岸,大部分涌向秦晋,淹没了晋南、渭水平原。要想治理黄河、解放盐池,就得重新为黄河修道,龙门山便是关键所在。当大禹把山从中凿断,成为一扇门的形状。河水从龙门中间汹涌倾泻,南下河东然后被潼关一挡而东向,于是便成了今天的几字形河道,从此奔流到海不复回。然而,当年被洪水带到中下游的黄色鲤鱼却不忘故乡,每年暮春三月,会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产卵。一年当中,能够跳上龙门的,不过七十二尾。刚刚跳上龙门,就有云和雨伴随,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。尾巴一烧掉,它就真个变成龙了,后来就称科举考试为鱼跃龙门。跃得过去,便是中举及第。登上进士榜的会举行庆贺宴会,便叫做“烧尾宴”,谓鲤鱼化龙,必烧其尾。否则总拖着个鱼尾巴,毕竟成不了龙。

    这则成语典故,亦作“鲤鱼跳龙门”、“鲤鱼化龙”,比喻人要改变命运,必定逆流而上,奋发图强,总有成功之日。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禹治水,龙门凿开。为河修道,功在万代。

上一篇:文化自信大观园20说—禹奠九州        下一篇:文化自信大观园22说—网开三面